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子女血亲
文章列表
新婚姻法中第二十二条关于子女姓氏释义是什么?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 直系亲属的范围是什么
2023年1月16日  扬州离婚纠纷律师

 王娟律师,扬州离婚纠纷律师,现执业于江苏尚鼎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新婚姻法中第二十二条关于子女姓氏释义是什么?

婚姻对与每个人都是神圣的,而婚姻法则是保障每对夫妻的利器。如今子女的姓氏大部分都是跟父姓,并且也没有很大的争议,因为近代以来都是这样的习惯也没有觉得不妥。如果想让子女跟母姓可不可以呢新婚姻法中第二十二条有明确规定,下面就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本条是关于子女姓氏的规定。

根据本条规定,子女可以随其父亲或母亲的姓。随父姓或随母姓,就是指以其父母的姓作为自己的姓氏,也就是说子女的姓氏与其父亲的姓或其母亲的姓相同。父母在子女出生后,可以协商以谁的姓作为子女的姓氏。如夫姓王,妻姓李,其子女可以姓王,也可以姓李。目前,我国多数子女随其父亲的姓。

姓名是以确定和代表个体自然人并与其他自然人相区别的文字符号和标记。姓名是自然人人身性格特征的重要标志,是自然人姓名权的客体。姓名的意义在于,姓名在法律上使一个自然人与其他自然人区别开来,以便于其参加社会活动,行使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姓名包括姓和名。其中姓是一定血缘遗传关系的记号,标记着个体自然人从属于哪个家族血缘系统,也可以说姓氏是表示个人同一性的称呼。《辞海》中,“姓”是指“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并举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还有一个词与“姓”相关,就是“姓氏”。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秦汉以前,姓和氏是不同的概念,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是用来区别贵贱,贵族有氏,不是贵族的只有名而无氏。姓是用来区别血统,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相同而姓不同的,可以通婚,姓相同而氏不同的,不可以通婚。秦汉以后,姓氏合一,不再区别。如《史记》中说,秦始皇:“姓赵氏”,汉高祖为“姓刘氏”。现在姓氏一般就是指姓,常见“按姓氏笔划为序”等表述。

子女的姓是其身份的标志。在中国历史上,一般子女随父姓,女子婚后在自己的姓前冠夫姓。这与历史上形成的继承制度有关。在奴隶制社会就形成了父承子继的继承制度,在封建社会,土地和其他财产,都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建立起来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分配的,因此在奴隶制继承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宗祧继承,强调由嫡长子继承,这实际上是按照封建血缘宗法制度建立的继承制度,而且封建继承还包括身份的继承,如爵位继承、官员袭荫和食封继承等。这些制度就严格要求了婚生子女必须随父姓以证明其血统和血缘。这种封建性做法曾经受到当时许多国家的认可,有的还在法律中予以规定。如在英国,根据习惯,一个人如婚生的,则取父姓,如果是非婚生的,则取母姓。在十九世纪初,普鲁士法、奥地利民法和萨克逊民法中规定,嫡生子冠父姓,私生子冠母姓,弃儿由官吏命名。在资本主义社会,废除长子单独继承的制度,所有子女都是继承人,继承的主要是财产而不是身份,而且随着遗嘱继承的发展、完善和亲子关系制度的确立,法律上也不再强调子女只能随父姓。如德国民法典规定,子女以其父母的婚姻姓氏为出生姓氏。如果是非婚生子女,生父母对其有共同的照顾权,可以确定父亲或母亲的姓氏为该子女的出生姓氏。如果父母在子女满五周岁之后确定婚姻姓氏,则婚姻姓氏在子女同意接受此姓氏后方得成为该子女的出生姓氏。但在有些国家,还是以子女随父姓为原则。

我国在国民政府时期,民法中曾规定,子女从父姓,赘夫的子女从母姓。后来修改为:子女从父姓。但无兄弟的,可约定其子女从母姓。赘夫的子女从母姓,但可约定其子女从父姓。我国在1980年婚姻法第十六条中,则明确规定了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这是主要考虑到夫妻男女平等,夫妻双方对其子女的姓氏应有同等的决定权。而且又考虑到中国人基于传统上子嗣观念,每当连生女孩后,还想生男孩,这样做,不但有违家庭计划生育原则,也不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增加家庭负担。规定子女可从母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无节制生育的弊害。

本条的规定与1980年婚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的精神是一样的,但删除了一个“也”字,即“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样更加突出了父母对子女姓氏决定权的平等,进一步体现了男女平等和夫妻家庭地位平等的原则。

有人认为,公民有决定自己姓名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由父母起名字,是对子女的自我命名权的否定。实际上,子女在出生时,无民事行为能力,父母确定子女的姓氏是父母行使亲权的体现。子女在成年后,可以通过姓名变更手续,由随父姓改为随母姓,或由随母姓改为随父姓。

非婚生子女,大多随母姓,也可以随生父的姓。继子女可以保留自己原来的姓,即其父或母再婚前使用的姓,也可以随后父或后母的姓。如果继子女已有辨别能力的话,应当尊重其自己的意见。如果继子女小时候,改随后父或后母的姓,其成年后,有权利改回其原来使用的姓。在收养关系下,随着收养关系的成立,养父母子女关系确立,作为身份关系的一种标志,养子女的姓氏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表明其身份关系的变化。因此收养成立后,养父母可以改变养子女的姓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养子女可以保留原姓。同时该条又规定,养子女可以随养父的姓,也可以随养母的姓,这与本条规定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夫妻双方绝对的平等享受一切权利,包括子女的姓氏。因此在子女姓氏的确认上不一定随大流跟父姓也可以跟母姓,婚姻法是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偏向任何一方。

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 直系亲属的范围是什么

在《婚姻法》中对男女结婚的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在禁止条件里面就明确要求了,直系亲属之间是不能结婚的。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并不了解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下文中就来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

1.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根据路程远近,企业还应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职工在休丧假和路程假期间,企业均应当照常发放职工工资。

2.爷爷、奶奶是直系亲属,但依据国家对于丧假的规定不在使用丧假的范围。

3.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直系亲属定义、范围比较模糊,一般认为直系亲属的范围广于直系血亲,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直系亲属不仅包括自然血亲还包括拟制血亲,直系血亲只包括自然血亲。例如:父母,子女。直系血亲仅指亲生父母和子女,直系亲属既包括亲生父母和子女,还包括养父母和子女以及有抚养和赡养关系的继父母和继子女。

直系亲属包括部分直系血亲和配偶。例如:在户口和有些表格中直系亲属为:配偶,父母,子女三者。

直系亲属包括直系血亲、配偶、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例如:有些丧假的适用条件为: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孙子女,兄弟姐妹的死亡。这里的血亲包括拟制血亲。

直系亲属包括直系血亲,配偶,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例如:会计回避制度中的“直系亲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解释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配偶亲关系。

可见对于直系亲属是否包含公婆或兄弟姐妹是法的价值判断的结果,没有一个可以固定的范围。

直系血亲是指有着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的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包括直系长辈血亲和直系晚辈血亲,如父 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旁系血亲是指有着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包括在辈分上同自 己相当的旁系同辈血亲、在辈分上高于自己的旁系长辈血亲以及在辈分上低于自己的旁系晚辈血亲。我国《婚姻法》是以血亲之间的"代"来计算亲属关系的远 近,"代"的计算方法为一辈一代。在计算直系血亲时,以自己为一代,然后由自己向上或者向下数,向上数至父母为第二代,数至祖父母为第三代;向下数至子女 为第二代,数至孙子女为第三代,依此类推。

二、为什么近亲不可以结婚

《婚姻法》第七条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近亲婚配的夫妇有可能从他们共同祖先那里获得同一基因,并将之传递给子女。如果这一基因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子而发病。因此,近亲婚配增加了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近亲婚配使子女中得到这样一对纯合或 相同基因的概率,称为近婚系数。

一对夫妇,如在曾祖父以下世代有共同祖先,就算是近亲结婚。表兄妹结婚,就是较常见的近亲结婚。大多数 国家都不鼓励近亲结婚,甚至禁止近亲结婚。近 亲结婚,后代的死亡率高,并常出现痴呆、畸形儿和遗传病患者。这是由于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获得了较多的相同基因,容易使对生存不利的隐性有害基因 在后代中相遇,因而容易出生素质低劣的孩子。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人群中每个人约携带 5 ~ 6 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随机婚配时,由于夫妇两人无血缘关系,相同的基因很少,他们所携带的隐

性致病基因不同,因而不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而在近亲结婚时,夫妇两人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容易在子代相遇,而使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下表列举了几种隐性遗传病,表明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是非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的数倍。

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从法律角度来看直系亲属不仅涉及到了自然血亲,还包括了拟制血亲,也就是说如果是养父母子女之间,其实也是被认定为直系亲属的。另外,法律规定的直系亲属中就分为了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这些范围内的人都是不允许结婚的。


来源: 扬州离婚纠纷律师  Tags: 新婚姻法中第二十二条关于子女姓氏释义是什么,直系亲属包括哪些人 直系亲属的范围是什么


王娟——扬州离婚纠纷律师

13665217939

扫描二维码

掌上律师解烦恼

微信扫一扫

掌上律师解烦恼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扬州离婚纠纷律师 法律咨询热线:13665217939 网站支持:大律师网 网站地图